一、材质选型关键要点
1.化学兼容性
根据输送药剂的成分(如酸碱性、有机溶剂、腐蚀性等),选择匹配的软管材质。常见材质及适用场景:
硅胶管:耐高温(60~250℃)、抗老化,适合强酸/碱(如浓硫酸、氢氧化钠)及食品级药剂。
聚氨酯管(PU):柔韧耐磨,耐一般酸碱(pH 4~10),但不耐强氧化剂(如双氧水)。
氟橡胶管(FKM):耐强氧化剂、高温及油类,适合含氯消毒剂或燃油类药剂。
PVC管:经济但耐化学性较弱,仅适用于中性或弱酸碱药剂(如盐水)。
2.硬度与壁厚
硬度(邵氏A型)建议选择60~80A,过软易变形导致流量不稳,过硬则增加泵头磨损。
壁厚需匹配泵头滚轮压力,通常1~2mm为宜,过薄易破裂,过厚影响蠕动效率。
3.温度适应性
高温药剂(>80℃)需选硅胶或氟橡胶;低温环境(<0℃)避免PVC,改用TPU或硅胶。
4.认证标准
医药/食品行业需符合FDA、USP Class VI或ISO 10993生物相容性标准。
二、日常维护关键要点
1.定期检查与更换
目视检查:每日观察软管表面是否有裂纹、硬化、鼓包或溶胀现象。
周期性更换:建议每3~6个月更换一次(视药剂腐蚀性和运行时长调整),建立维护日志记录更换时间。
2.安装规范
避免软管扭曲或过度拉伸,确保泵头滚轮均匀压合软管。
使用专用卡箍固定软管,防止滑动导致局部磨损。
3.运行参数优化
控制泵速在合理范围(通常≤30 rpm),过高的转速会加剧软管疲劳。
避免空转,确保泵腔内始终有液体润滑。
4.清洁与消毒
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,长期停用时用保护液(如甘油)浸泡软管。
定期用温和清洁剂(如中性洗涤剂)去除残留药剂,禁用强酸/强碱清洗。
5.环境管理
避免阳光直射或高温环境存放软管,防止紫外线加速老化。
存储时保持干燥,远离油脂和有机溶剂。
三、故障快速排查
破裂位置分析:
若破裂集中在滚轮压合处,需调整泵头压力或更换更耐压材质。
若随机破裂,可能是药剂腐蚀或软管质量问题,需更换材质并检测药液成分。
替代方案:对高腐蚀性药剂,可考虑双层复合管(如内层氟橡胶+外层聚氨酯)。
通过科学选型和规范维护,蠕动泵软管的寿命可显著延长(通常提升50%以上)。建议结合具体工况咨询供应商获取定制化解决方案。